結構補強 - 基本定義
“結構補強”是指對目前可隔震工程靠性不足或業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結構、構件及其相關部分采取增強、局部更換或調整其內力的措施,目的是使其具有現行設計規範及業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適用性。
結構補強 - 補強材料
1、碳纖維 具有抗拉強度高、耐腐蝕、施工方便、材料輕、無附加負荷的特點。 2、鋼板 具有抗拉、抗壓強度均較高,提高承載力大(20%~40%)、施工方便、不改變構件外形及使用空間的優點;同時它也具有不耐火、易腐蝕的缺點。 3、高強灌漿料 具有自流性好、速硬、高強、無收縮、微膨脹,無毒無害、不老化、自密性好、防鏽的特點,但價格比普通結構補強水泥高出許多。 4、環氧樹脂 常用於建築防水、堵漏、裂縫修補等。對金屬、非金屬具有優良的粘結強度;穩定;耐腐蝕;憎水性;電絕緣等優勢。 5、芳綸纖維 具有強度高、重量輕、耐腐蝕、施工便捷的特點,與形狀變化混凝土結構的黏和性好,比較適合形狀和斷面不規則的結構補強。
結構補強 - 補強方法
1、植筋加固法 該方法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以植入螺栓式錨筋;它是對工程中沒有預埋鋼筋的一種有效補救措施。
2、碳纖維加固法 該方法采用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纖維編織物,在常溫下用環氧樹脂膠預浸。沿受力方向或垂直於裂縫方向鋼板補強緊密粘貼在需要補強的混凝土結構表面,形成復合材料體。增大結構的抗彎或抗剪能力,提高強度、抗裂性和結構的延性,達到對結構構件補強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
3、粘鋼加固法 該方法是將鋼板采用高性能的環氧類粘接劑粘結於混凝土構件的表面,使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利用鋼板良好的抗拉強度達到增強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的目的。
4、增大截面法 該方法也被稱為外包混凝土加固技術,它是增大構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裂性,也可用來修補裂縫等。
5、置換混凝土法 即對結構裂損、蜂窩麻面等缺陷混凝土進行修補、置換。此方法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後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6、裂縫修補法
根據施工工藝流程又可細分為:1、樹脂灌注法;2、表面封閉法;3、鑽孔嵌塞法;4、柔性封閉法;LRB隔震墊5、表面附加鋼筋法;6、灌漿法;7、干嵌填法;8、釘合法;9、聚合物浸入法(重力滲入和真空滲入);10、迭合面層和表面處理法等。 7、預應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杆或型鋼撐杆對結構構件或整體進行加固的方法,它可以通過預應力手段強迫後加部分拉杆或撐杆受力,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並降低原結構應力水平,顯著提高結構的總體承載力。
- Jan 17 Wed 2018 10:15
關於結構補強方面的知識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